近期,中医药界发生了2件让人激动的大事。其一是《“十四五”中医药规划》正式发布,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另一件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鼓励世卫组织会员国在其卫生保健系统和监管框架内考虑使用中医药治疗新冠的可能性。这可能是继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中医药国际化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
《新闻联播》报道世卫组织发布的相关报告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指引下,《“十四五”中医药规划》同样鲜明地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大力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
中医药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好走,除了政策上的大力推动,在具体的执行层面仍有两座大山需要翻越,一座是供给的大山,一座是信任的大山。
所谓供给的大山,即如何构建一批扎根海外的高水平中医药服务大军,让海外居民能够享受到原汁原味的、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所谓信任的大山,是如何以现代科学范式收集确切的疗效证据,并进一步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说清楚中医药的疗效机理,为中医药的海外应用扫清障碍。
好的疗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高水平的中医医生都是宝贵和稀缺的。在内需都无法完全满足的情况下,让中医人才“出海打工”显然不太现实,而借助互联网提供远程中医诊疗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受语言、时差等现实因素的制约,显然不能成为主流。以上种种决定了要满足海外中医服务的人力供给,就必须在海外造血、海外赋能上下功夫。
至于信任的问题,一方面与供给息息相关(有好的疗效才有强有力的证据),一方面又与证据收集的方式有关,真实世界研究(RWS)就是可行的路径之一,而要将供给和信任的问题一揽子解决,最佳的方案就是中医药数字化。
“海上中医”德国汉堡中心就是数字中医赋能中医药国际化的典型案例之一。中心以集医疗、教育、培训、文化传播、贸易服务等多方位一体化平台为定位,是上海推进中医医疗跨境健康服务平台的具体成果之一。
“海上中医”德国汉堡中心
2019年,“海上中医”德国汉堡中心与大经中医签订合作协议,引进“大经中医智能临床辅助诊疗系统”和“大经名老中医专科专病AI工作室系统”,开设“黄传贵教授欧洲肿瘤AI工作室”、“沈丕安教授欧洲风湿免疫AI工作室”、“黄素英教授欧洲妇科AI工作室”、“张仁教授欧洲针灸AI工作室”,将原汁原味的中医服务带往德国、带往欧洲。中心在当地聘请的中医医生无论自身的中医功底如何,只需要经过短期的培训,便可以结合系统中的名老中医经验为当地居民带来媲美名老中医本人的高水平诊疗服务。
医生借助大经中医智能辅诊系统为当地居民看病
大经中医与“海上中医”德国汉堡中心的合作经验证明,数字化的“中医出海”拥有3项明显优势:
1.用数字化复制解决医疗服务供给问题。
出海的主体是名老中医的思维和经验,并非名老中医本人。借助数字化的系统,名老中医的思维和经验可以实现无限复制,客观上解决了海内外高水平中医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2.用数字化系统解决科研数据收集问题。
通过数字中医系统的大范围应用可收集巨量的客观诊疗数据,为中医药循证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推动世界各国对中医药的认知、认可。
3.用数字化带教解决海外人才培养问题。
除了运用智能化的辅助诊疗系统为医生的临床工作赋能,大经中医还为海外医生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培训课程,同时借助AI工作室的远程带教功能,国内的名老中医可以远程解答海外医生的临床问题,进一步推动海外中医人才的培养。
目前,“海上中医”德国汉堡中心的服务客户中除了当地华人群体外,90%都是“白人”粉丝。数字中医的成功应用,让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真切地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也为中医药的国际化探明了一条宽广的数字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