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中医药五年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的新举措、新任务、新指标,提出10个方面的重点任务、15项具体发展指标和11项工作专栏。其中,《规划》在“强化中医药发展支撑保障”部分明确提出“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推动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系统等临床应用”。
3月31日,仅在《规划》发布2天后,国家中医药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两部文件接踵而至,既是政策层面对基层中医药事业一以贯之的引导,又足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对中医药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的根在基层,最广大的受众也在基层。与此同时,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较薄弱、人才不足也是“十四五”阶段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从中医药信息化、数字化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还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均明确提出加快基层中医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长远来看,信息化、数字化既是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又是驱动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大经中医作为中医信息化、数字化行业的领航者,长期致力于运用数字化的方法开展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探索与实践。2020年起,大经中医在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基于“好医+好药双轮驱动,AI+互联网协同作用,数字中医赋能基层”的理念和模式,以云端部署的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核心,以在线中医技能培训和诊疗业务咨询为辅助,以云药房为配合,共同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生为基层患者提供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进而实现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的目标。
智慧中医,让中医回归基层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孙汉服卫生室的许好山大夫是一位有着32年基层医疗工作经验的乡村医生。32年前,许大夫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来到基层,他发现会看病的中医医生实在太少了,这也导致了广大村民对中医的信任度远远赶不上西医,自己工作的村卫生室也很少开展中医业务。慢慢地,许大夫的中医技能逐渐荒废,头脑里的中医知识也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模糊。
2020年底,许大夫开始借助大经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村民看病,并抽出时间跟随平台上的老师学习、复习中医知识。随着一例例疑难病证被成功治愈,村民们越来越信赖这位花钱少、疗效还特别好的“老中医”。
智慧中医,让患者不再奔波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新房村卫生室的孟鑫大夫在去年9月接诊了一位40岁的不孕患者。患者双侧输卵管严重粘连,在济南、临沂等地的医院求治2年多仍未治愈,长期奔波给患者的家庭和心理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孟大夫接诊患者后,通过大经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患者辨证开方,患者服药15天后进行输卵管通液,结果显示双侧输卵管已经通畅,2个月后成功怀孕。患者自己也没有想到治疗两年多的不孕症,在家门口的村卫生室看好了。
在广大的基层,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看病难”既难在缺少好的医疗条件,也在于求医之路的遥远艰辛。随着智慧中医系统在基层的落地,越来越多患者不出村就能看好病,中医药“简廉便验”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智慧中医,让医生精进有方
不仅要帮助医生看好病,大经中医更要让医生会看病,持续提升医生的诊疗水平。
聊城市高唐县南五里西村卫生室的张万龙大夫就特别热衷于向大经中医的临床专家请教问题,他认为这是提升自己中医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今年5月,张万龙大夫接诊了一位68岁男性患者,患者口干舌燥非常严重,先后在高唐县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求治,均不见效。由于患者在多家三甲医院就诊后效果均不明显,张大夫接诊后十分忐忑。
用大经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患者辨证后,张大夫又将患者的情况反馈给大经中医的临床专家。专家线上讨论后,由张大夫为患者开具了中药处方。患者服药才5天,口干的症状就完全消失了。
诊疗业务咨询是大经中医为基层大夫们提供的众多服务项目之一,旨在通过整合中医专家资源,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全面、更迅捷的疑难病证诊疗支持。在此过程中,基层医生也能通过与专家交流、研判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学习和领悟专家的诊疗思维。
同时,大经中医还为基层中医医生提供了系统化的在线学习课程和定期的名老中医线下学习班。如此一来,大经中医为基层医生建立起“线上学习+线下培训+远程跟师”的多层次中医深造体系,帮助基层医生切实提升诊疗思维与能力。
智慧中医,让基层大有作为
根据《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而当下的现实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承担起应有的预防保健、疾病治疗等任务,特别是面对疑难病、慢性病,基层缺少有效的救治方案,患者只能向大医院聚集,造成医疗需求的集中和过载,也让患者承受了沉重的负担。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南甘泉村卫生室黄领娣大夫在今年9月接诊了一位有着20多年老胃病病史的65岁男性患者,患者经常性胃疼,夜间常常疼醒,苦不堪言。
为了治好老胃病,患者曾多次在大医院住院治疗,往往是严重了就住院,出院之后又反复发作。在南甘泉村卫生室,黄大夫通过大经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进行智能辨证后,选用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的胃病经验方为患者治疗。患者服药4天后,自觉胃疼消失,后又服用中药巩固疗效。
如今,患者身体一有不适就来请黄大夫诊治,除了南甘泉村的村民,不少慕名而来的周边患者都在这里就医。
智慧中医的赋能,切实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让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地实现。
疗效是检验技术和模式的金标准。在大经中医的交流社群里,基层医生们频频讲述起自己运用大经数字中医系统治疗疑难病证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一些在大医院看不好的疑难病在他们的诊所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让他们倍感骄傲。数字中医赋能基层的实践,既是技术和时代的进步,也激发了广大基层医生热爱中医、践行中医、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