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年,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评选再度揭榜,中医药界迎来了2022年的第一件盛事!
今天,第四届国医大师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发布了《关于第四届国医大师拟表彰人选公示的公告》和《关于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拟表彰人选公示的公告》。
其中,大经中医五位合作专家成功入榜:西安市中医医院杨震主任入选第四届国医大师拟表彰人选名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田振国主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孙同郊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江苏省中医院唐蜀华教授分别入选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拟表彰人选名单。
第四届全国名中医拟表彰人选

杨 震
杨震主任是当代中医肝病大家,西安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于著名中医老专家王新午、麻瑞亭两位先生,曾担任西安市中医医院院长。杨震主任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潜心研究相火理论,在全国首倡“相火气机学说”诊治肝病,实现肝病认识和治疗的新突破,先后前往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传播中医文化;从医60年来,杨震主任自拟经验方20余首,先后研发治疗肝病系列新药3种、院内制剂7项,在全国享有盛誉。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拟表彰人选

田振国
田振国教授是当代中医肛肠领域的权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肛肠分会副理事长,是国家局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学术及学科带头人,创立了“宣通气血、寒热并用”治疗炎症性肠病、“以补为通,以补治秘”治疗慢性便秘等学术思想,研制肛肠专科中药院内制剂“通腑宁颗粒”、“养荣润肠舒”等10余种,创新“电子结肠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等7种治疗方法,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诊治国内外危重病症40000多例。

孙同郊
孙同郊教授是中医肝病大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学指导老师,四川省首批名中医。孙同郊教授博采众家,西为中用,带领团队开创了孙氏肝病学术体系,创立了“愈肝颗粒、肝毒清颗粒、利肝舒颗粒、参仁活血颗粒、降脂颗粒”等特色院内制剂,撰有《中医学导论》《中医学》《孙同郊临证随笔》等教材及专著,先后承担国家、省级十余项科研课题,多次获省政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先后获得全国首届“最美中医”、“中国好医生”、“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健康泸州-大美医者”等称号。

李灿东
李灿东教授是中医诊断学大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长期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担任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医诊断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科普首席专家、“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

唐蜀华
唐蜀华教授是中医心血管病大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等职。在学术上,唐蜀华教授提出“衷中参西”的思想,主张:现代中医,双重诊断;中西合参,长短互补;继承创新,与时俱进。从事中医临床(心内科)、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工作近60年,唐蜀华教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高血压病合并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代谢异常、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及其多种危险因素干预等有较深研究,擅长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衰、心率失常、老年病等。
在各位名老中医的信任和支持下,大经中医已成功开展包括9位国医大师在内的100多位省级以上名老中医经验的数字化传承工作。
作为数字中医行业的先行者,大经中医深耕名老中医经验数字化传承与智能化应用工作,用现代化的方法传承名医大师的诊疗经验并赋能广大的临床医生,让基层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大师级的中医药服务,走出了一条数字化的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