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其中在“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段落中,明确指出“鼓励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医CDSS(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表明了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对中医CDSS开发和应用的高度重视。
区别于西医标准化、统一化的知识体系,中医的知识非常个性化,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时期的中医知识都有其特色,尤其是个性化的名老中医经验,更是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个性化的知识要想在临床上灵活、准确地应用非常困难,因此,要强化医学知识对临床工作的支撑,从学科特点上看,中医CDSS所能发挥的作用更甚于西医。
但在现实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中医CDSS的普及程度非常之低,包括中医医疗机构在内,对中医CDSS的认识也十分浅陋。一方面,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年轻医生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服务能力的提升等工作急需中医CDSS的参与,另一方面,相关各方对中医CDSS仍然非常陌生,造成中医CDSS对中医药服务的重要作用远未得到发挥。这种局面应该通过中医管理部门、医院管理者、临床医生和中医信息化从业企业的共同努力尽快得到改善。
为此,我们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电子病历评级对CDSS的要求应中西医一致。在国家最新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当中,规定电子病历4级、5级、6级要实现初级、中级、高级医疗决策支持,但无论是对这些规定的理解还是执行,都局限在西医的医疗决策支持,建议该标准应明确:凡是开展中医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其电子病历相应级别的评级必须同时实现初、中、高级的中医医疗决策支持,这样才能与国家“中西医并重”的基本政策相一致,切实推动中医信息化的发展。
二、中医医联体、医共体、专科专病联盟的建设指导方案应纳入中医CDSS相关内容。近些年,中医医联体、医共体、专科专病联盟发展迅速,这也是分级诊疗改革的积极探索。但是,如何在医联体、医共体、专科专病联盟中实现上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往基层医院的下沉,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高水平的中医CDSS,可以把上级医院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集成于其中并部署在区域卫生健康云上,供所有基层医院的医生使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方案。
三、低年资医生、“西学中”医生、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必须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高水平的中医CDSS。中医师培养周期长是中医的一大“痛点”,把书本上的内容、名老中医的“口传心授”变成在临床上可以随心应用的知识,往往要走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漫长路程。而高水平的中医CDSS,可以在临床上针对特定患者的特定病情,针对性地推荐特定的知识,并通过疗效来检验知识运用的合理性,这实际上创造了一种特殊的“体验式学习”的场景,可以大大缩短中医师的成长周期。因此,建议低年资医生、“西学中”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在临床上必须使用高水平的中医CDSS,再结合自己的中医知识开具处方,从而保证处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将中医CDSS的应用(包括模拟应用)纳入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计划。帮助临床中医医生特别是年轻中医医生建立中医“病-症-证-机-法-方-药”的临床思维,是当下中医教育和临床工作的重要课题。高水平的中医CDSS,本身就是一个按照中医临床思维特点展开其工作流程的“思维通道”,反复在这个“思维通道”中“行进”,能够较快地形成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医师”。
五、将中医CDSS作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项目的固定内容。高水平的中医CDSS,可以在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数字化、智能化传承的基础上开发和应用,将名老中医优势病种的数字化、智能化经验集成在CDSS中,供临床医生在临床上借鉴、使用。这在客观上将“传承”和“推广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的可复制、可“下沉”,让更多的年轻医生“近距离”学习名老中医经验,突破了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时空限制,是“师带徒”传承的有益补充和积极创新。
六、在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大数据循证中引入中医CDSS。传统上,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依附于名老中医的诊疗实践中,其特点一是个性化,二是单中心,三是小数据。基于名老中医优势病种诊疗经验的中医CDSS的推行,有助于对名老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多中心、大数据循证,进而形成特定病种规范化诊疗方案,这对中医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将高水平中医CDSS的应用,与提升中医药服务在中医医疗机构占比、中医医疗机构应体现中医药服务特色的考评相挂钩。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一些标杆性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比重下降,中医药服务特色不明显,是中医药行业一个严峻的问题。这其中除了利益驱动等问题,一线中医师中医服务能力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用中医看不好病—对中医没信心—远离中医—更不会用中医看病”成为一个跳不出的负循环。因此,通过一定的政策推动和激励,并借助高水平中医CDSS的支撑,改变负循环为正循环,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目前,高水平的中医CDSS如“大经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已经经过一定的临床验证,体现出其临床实用性和临床价值,具备了推广应用的基础。“大经中医”的中医CDSS经过公司跨界研发团队4年多的不懈努力,以及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等机构持续的课题合作,已经在浙江省中医院、上海市龙华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和南京、武汉、北京、深圳等多地的等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并在2019年获得国家卫健委《中国数字医学》评选的“全国医疗人工智能创新奖·临床创新应用奖”(其中唯一的中医类获奖项目),在2020年入选工信部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首批34个“有助于疫情防控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唯一的中医类产品/解决方案)。
“大经中医CDSS”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体现出如下优势:
1、辨证算法精准,智能推荐的知识/经验匹配度高;
2、知识/经验内容丰富,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针、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案,以及来自于名老中医、教材、指南、文献等多方面的知识,实现中医多种治疗手段的融合和丰富诊疗知识的融合,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治病保健的优势,提高中医的疗效;
3、具备知识不断更新、系统持续学习的机制;
4、在临床应用中提前从信息输入环节介入,“智能问诊人机交互”功能可大大提高医生的问诊能力;
5、与HIS、EMR和西医CDSS“无缝对接”,用户体验好,不降低诊疗效率,不增加医生工作量。
落实习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医人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中医药发展服务,是每一个从事医疗信息化工作的团队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举优不避亲”,为高水平中医CDSS大声疾呼,希望业内同仁高度重视,积极推动高水平中医CDSS的应用,使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0年6月19日